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亚洲第八页/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色图
資源列表
所有資源分類
展開
收起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咨詢熱線:
2142228422@qq.com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2142228422@qq.com
資源列表
積分獲取
中醫漢語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醫漢語
-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選擇條件檢索:
請選擇檢索方式
全部
話題
標題
正文
檢 索
一級話題:
全部
保健
本草
典故、名家
方藥
疾病
經絡養生
養生
治療手段
中醫護理
二級話題:
全部
本草C
本草G
本草H
本草J
本草K
本草P
本草Q
本草R
本草S
本草植物D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共11條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海金沙藤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海金沙藤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地上部分,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用于濕熱淋證,石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痄腮,癰腫疔毒。
海金沙藤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主產于廣東、浙江。 【中藥名稱】海金沙藤 【中藥學名(拉丁名)】LYGODII HERBA 【別 名】竹園荽、迷離網、雞膠莽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科屬】海金沙科 【分布區域】主產于廣東、浙江。 【來源】 本品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地上部分。(《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本品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eet或狹葉海金沙L.microstachyum Desv.的干燥地上部分。(《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地】主產于廣東、浙江。 【入藥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秋季孢子未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鮮用或干燥。(《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段狀。莖圓柱形,淺棕黃色,切面中央黃色。葉及葉軸均被短毛,葉二回羽狀,小羽片紙質,不育葉羽片邊緣有淺鈍齒,能育葉小羽片邊緣生有流蘇狀的孢子囊群。氣微,味淡。(《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本品為草質藤本,莖細長,栗褐色。葉二型,二至三回羽狀;羽片多數,對生于葉軸的短枝上,枝端有1個被黃色柔毛的休眠芽,羽柄長約1.5cm。不育羽片三角形,長與寬各為10-12cm;小羽片2-4對,互生,卵圓形,長4-8cm,寬3-6cm;二回小羽片2-3對,互生,卵狀三角形,掌狀分裂;末回小羽片有短柄或無柄,不以關節著生,通常掌狀3裂,中央裂片短而闊,長約3cm,寬6-8mm,頂端鈍,基部近心形,邊緣有不規則的淺鋸齒;葉紙質,中脈及側脈上略被短毛。能育羽片卵狀三角形;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疏生流蘇狀的孢子囊穗。氣微,味淡。 狹葉海金沙葉 二至三回羽狀;不育羽片長圓形,長8-15cm,小羽片2-3對,掌狀深裂,中央裂片大,長5-8cm,寬約4mm,基部心形,兩側有1-2片短裂片,邊緣有細尖鋸齒。(《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 甘,寒。歸膀胱、肺、小腸經。(《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甘,寒。歸膀胱、小腸、肝經。(《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 利尿通淋,清熱解毒。(《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絡。(《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濕熱淋證,石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痄腮,癰腫疔毒。(《四川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15年版》) 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白濁帶下,小便不利,腎炎水腫,濕熱黃疸,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腸炎,痢疾,燙傷,丹毒,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四川省中藥飲片炮...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海底椰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海底椰清熱除燥、潤肺止咳、滋陰補腎;治療肺熱久咳,痰中帶血,及勞熱咳血。
【中藥名稱】海底椰 【所屬功效類】補虛藥 【科屬】棕櫚科 【分布區域】產塞舌爾普拉蘭島,庫瑞島。 【分布產地】產塞舌爾普拉蘭島,庫瑞島。 【入藥部位】果實及種子 【藥材功效】清熱除燥、潤肺止咳、滋陰補腎。 【藥材主治】治療肺熱久咳,痰中帶血,及勞熱咳血。也可治熱病之后,余熱未清,虛煩不安,失眠多夢等癥。 【用藥禁忌】 1.海底椰具有滋陰...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猴耳環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猴耳環為豆科植物猴耳環的干燥略帶小枝的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瀉;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
猴耳環為豆科植物猴耳環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干燥略帶小枝的葉。全年可采收,除去粗枝,曬干。產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臺灣、福建等地。 【中藥名稱】猴耳環 【中藥學名(拉丁名)】FOLIUM ARCHIDENDRI CLYPEARIAE 【別 名】蛟龍木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豆科 【分布區域】產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猴耳環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的干燥略帶小枝的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地】產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臺灣、福建等地。 【入藥部位】葉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收,除去粗枝,曬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本品為略帶小枝的羽狀復葉,小枝有明顯的縱棱,表面黃褐色至棕褐色,被短細絨毛。葉為2回雙數羽狀復葉,小葉片呈近不等的平行四邊形或斜菱形,長1-9cm,寬0.7-3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截形,偏斜;上表面棕褐色或黃綠色,下表面灰褐色。薄革質,極易脫落。氣微,味微苦澀。(《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微苦、澀,微寒。歸脾、胃、肝經。(《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黑老虎根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黑老虎根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的干燥根,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痛經,產后瘀血腹痛,疝氣痛。
黑老虎根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的干燥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干燥。主產于廣西、廣東等地。 【中藥名稱】黑老虎根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KADSURAE COCCINEAE 【別 名】過山風、風沙藤、鉆地風 【所屬功效類】理氣藥 【科屬】木蘭科 【分布區域】主產于廣西、廣東等地。 【來源】本品為五味子科植物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 A. C. Smith的干燥根。(《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地】主產于廣西、廣東等地。 【入藥部位】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干燥。(《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彎曲,直徑1-4cm。表面深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皮部多橫向斷裂呈串珠狀,且與木部易剝離。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粗纖維性。皮部厚,淺藍灰色,有密集的小白點和放射狀的細條紋;木部黃白色或淺棕色,可見多數小孔。氣微香,味微辛。(《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肝、脾經。(《湖南...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黃葵子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黃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干燥成熟種子;用于濕熱淋證,水腫,濕疹,濕瘡。
黃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干燥成熟種子。9月份果實成熟時采果,取種子,曬干。產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地。 【中藥名稱】黃葵子 【中藥學名(拉丁名)】ABELMOSCHUI SEMEN 【別 名】黃蜀葵子、秋葵子、羊桃子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科屬】錦葵科 【分布區域】產河北、山東、河南、陜西 【來源】 本品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干燥成熟種子。(《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 本品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的種子。(《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地】產河北、山東、河南、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地。 【入藥部位】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 9月份果實成熟時采果,取種子,曬干。(《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 9-11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脫粒,簸去雜質,再曬至全干。(《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 本品呈腎形,直徑3-6mm。表面棕褐色或暗褐色,有縱裂乳頭狀突起。氣微,味澀。(《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 【性味歸經】甘,寒。歸腎、膀胱經。(《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 《綱目》:“甘,寒,滑,無...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海棠葉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海棠葉為薔薇科植物湖北海棠的干燥葉,養肝和胃,生津止渴,消積化滯。
海棠葉為薔薇科植物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的干燥葉。夏、秋二季采摘,除去雜質,曬干。海棠葉產于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甘肅、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四川、云南、貴州。 【中藥名稱】海棠葉 【中藥學名(拉丁名)】MALI HUPEHENSIS FOLIUM 【所屬功效類】消食藥 【科屬】薔薇科 【分布區域】海棠葉產于湖北、湖南、江西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的干燥葉。(《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分布產地】海棠葉產于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甘肅、陜西、河南、山西、山東、四川、云南、貴州。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摘,除去雜質,曬干。(《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多平展或微皺縮,完整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4cm。表面暗綠色、黃綠色或黃棕色。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羽狀網脈,主脈在下表面極為突出,側脈5-6對。具長柄,主脈及葉柄具稀疏柔毛。氣微,味微苦、澀。(《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性味歸經】微甘,平。歸肝、胃經。(...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黃牛木葉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黃牛木葉為藤黃科植物黃牛木的干燥葉,清熱解毒,化濕消滯,祛瘀消腫;用于感冒,中暑發熱,泄瀉,水腫,黃疸,跌打損傷,癰腫瘡癤;嫩葉作清涼飲料,能解暑熱煩渴。
黃牛木葉為藤黃科植物黃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的干燥葉。春、夏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或鮮用。產廣東、廣西及云南南部。 【中藥名稱】黃牛木葉 【中藥學名(拉丁名)】CRATOXYLI COCHINCHINENSIS FOLIUM 【別 名】黃牛茶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藤黃科(山竹子科) 【分布區域】產廣東、廣西及云南南部。 【來源】本品為藤黃科植物黃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 (Lour.) Bl.的干燥葉。(《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分布產地】產廣東、廣西及云南南部。 【入藥部位】葉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或鮮用。(《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性狀】本品紙質,卷曲,展開后味橢圓形至矩圓形,長5-8cm,寬2-3cm,葉全緣,無毛;表面黃綠色,先端驟尖或楔形,下表面可見透明腺點及黑點;葉下緣黑點排成行;葉柄長2-3mm。質脆。味甘、淡,微苦。(《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性味歸經】甘,微苦,涼。歸肺、腎經。(《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功效】清熱解毒,化濕消滯,祛瘀消腫。(《廣西壯藥質量標準第二卷》) 【藥材主治】用于感...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紅曲米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紅曲米為曲霉科真菌紫色紅曲霉等菌種接種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經培育的紅曲米;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產后惡露不凈,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跌打損傷。
紅曲米為曲霉科真菌紫色紅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等菌種接種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經培育的紅曲米。主產于江西、浙江、福建、廣東、臺灣。 【中藥名稱】紅曲米 【中藥學名(拉丁名)】SEMEN ORYZAE CUM MONASCO 【別 名】赤曲、丹曲、紅米 【所屬功效類】活血化瘀藥 【科屬】曲霉科 【分布區域】主產于江西、浙江、福建、廣東 【來源】本品為曲霉科真菌紫色紅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等菌種接種于蒸至半熟的粳米上,經培育的紅曲米。(《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分布產地】主產于江西、浙江、福建、廣東、臺灣。 【入藥部位】藻、菌、地衣 【藥材性狀】本品為粳米的發酵品。多為不規則碎米和整粒米塊,外表呈棕紫色或紫紅色,斷面粉紅色,體輕質脆,微有酸氣,味淡。(《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脾、大腸經。(《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藥材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產后惡露不凈,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跌打損傷。(《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用法用量】4.5-...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猴頭菇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猴頭菇為猴頭菌科植物猴頭菇的干燥子實體,健脾和胃,益氣安神;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失眠多夢。
猴頭菇為猴頭菌科植物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實體。子實體近成熟時采收,曬干。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廣西、四川、甘肅、西藏等地。 【中藥名稱】猴頭菇 【中藥學名(拉丁名)】FRUCTIFICATIO HERICII 【別 名】猴菇、猬菌、刺猬菌 【所屬功效類】消食藥 【科屬】齒菌科 【分布區域】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 【來源】 本品為猴頭菌科植物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實體。(《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本品為齒菌科真菌猴頭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的干燥子實體。(《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分布產地】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浙江、廣西、四川、甘肅、西藏等地。 【入藥部位】藻、菌、地衣 【采收加工】 子實體近成熟時采收,曬干。(《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采收后,洗凈,曬干。(《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藥材性狀】 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厚片,直徑2-6cm。表面為軟刺狀,棕黃色至淺褐色。切片平坦,類白色,部分具裂隙。質輕而軟。氣微香,味淡或微苦。(《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本品形似猴頭,呈不規則塊狀,直徑3.5-10cm,基部狹窄。表面淺黃色至淺褐色。子實體著生于菌刺上,菌刺長圓筒形,下端尖銳,長1-3cm,直徑1-2mm,體輕,質軟,易縱向撕開,斷面淺黃至淺褐色,疏松。氣香,味甘。(《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經。(《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甘,平。歸脾、胃、心經。(《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藥材功效】 健脾和胃,益氣安神。(《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安神益智。(《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藥材主治】 用于消化不良,腎經衰弱,身體虛弱,胃潰瘍。(《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失眠多夢。(《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用法用量】 10-30g。(《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25-50g。(《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貯藏保存】 置陰涼干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置干燥處,防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一冊2004年版》) 【藥材鑒別】 (1)本品粉末淺黃至淺褐色。孢子近球形至球形,透明無色,5.7-7.6μm,表面平滑。擔子眾多,呈彎曲絲狀...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黑枸杞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黑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中藥名稱】黑枸杞 【別 名】黑果枸杞 【所屬功效類】補虛藥 【科屬】茄科 【分布區域】產青海、寧夏、新疆、甘肅 【分布產地】產青海、寧夏、新疆、甘肅、陜西等地。 【入藥部位】...
話題:本草/本草H 標題:黑松露_中藥詞典H_中醫中藥網
黑松露是一種生長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能夠起到增強免疫力,有保健養生的效果。
黑松露,也稱塊菌,是一種生長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黑松露的成熟期通常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三月,通常好的季節是在12月到次年的3月之間。我國黑松露產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與四川省及其周邊地區,其中產量較大的主產區包括四川省的會東會理,高黎貢山,云南永仁縣,四川省攀枝花等地(目前攀枝花市被譽為中國的“塊菌”之鄉 )。 【中藥名稱】黑松露 【所屬功效類】其它藥 【分布區域】我國黑松露產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 【來源】黑松露,也稱塊菌,是一種生長于地下的野生食用真菌。 【分布產地】我國黑松露產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與四川省及其周邊地區,其中產量較大的主產區包括四川省的會東會理,高黎貢山,云南永仁縣,四...
1
上一頁
1/1
下一頁
AI中文教育資源網-國際中文教育
生活漢語
少兒/華語
商務漢語
旅游漢語
中醫漢語
詞語
作文
關于我們
地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電話:2142228422@qq.com
郵箱:2142228422@qq.com
幫助和聯系
Copyright ? 2021 AI中文教育資源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24623-1號
幫助中心
|
資源下載
|
版權聲明
首頁
聯系電話
返回頂部
聯系電話
2142228422@qq.com
在線客服
咨詢留言
加我微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