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亚洲第八页/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一级色图
資源列表
所有資源分類
展開
收起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咨詢熱線:
2142228422@qq.com
生活漢語
分類分級話題庫
話題分類分級會話庫
話題分類分級精編庫
話題分類分級影視庫
話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口語詞匯等級大綱
話題分類分級句庫
少兒/華語
少兒漢語話題主題庫
少兒漢語教材語料庫
少兒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華文主題分類語料庫
少兒主題分類分級詞表庫
華語一語教學分級詞表
華文詞匯等級大綱
中小學華文教材語料庫
主題分類常用句構式庫
商務漢語
商務漢語功能項目庫
商務漢語教材文本庫
商務漢語教材生詞表
商務功能分類語料庫
功能項目分級詞表庫
商務漢語詞匯等級大綱
商務交際功能及例句庫
功能分類句子構式庫
旅游漢語
旅游/導游漢語話題庫
旅游漢語教材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語料庫
旅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導游漢語話題分類詞表庫
旅游話題分類例句構式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詞語
HSK分級常用框式結構庫
常用詞語圖片釋義庫
常用詞語前后搭配庫
HSK易混淆詞語資源庫
作文
小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中學作文分級語料庫
題材分類作文語料庫
作文關鍵詞聚類詞表庫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2142228422@qq.com
資源列表
積分獲取
中醫漢語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中醫漢語
-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
中醫漢語教材分類語料庫
中醫漢語教材話題詞表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教材話題分類詞表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詞表庫
選擇條件檢索:
請選擇檢索方式
全部
話題
標題
正文
檢 索
一級話題:
全部
保健
本草
典故、名家
方藥
疾病
經絡養生
養生
治療手段
中醫護理
二級話題:
全部
本草C
本草G
本草H
本草J
本草K
本草P
本草Q
本草R
本草S
本草植物D
中醫網頁話題分類語料庫
共77條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羅漢茶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羅漢茶為胡桃科植物黃杞的葉;清熱解毒,生津解渴,解暑利濕;用于脾胃濕滯,胸腹脹悶,感冒發熱,濕熱泄瀉,疝氣腹痛。
【中藥名稱】羅漢茶 【中藥學名(拉丁名)】ENGELHARDIAE ROXBURGHIANAE FOLIUM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胡桃科 【來源】為胡桃科植物黃杞的葉。 【入藥部位】葉 【采收加工】春、...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羊角_中藥詞典Y_中醫中藥網
羊角為??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角;用于小兒發熱驚癇,風熱頭痛,煩躁失眠,腫毒。
羊角為牛科動物山羊Capra hircus L.或綿羊Ovis aries L.的角。獵取后鋸取其角,曬干。主產山東、東北、四川、廣西等地。 【中藥名稱】羊角 【中藥學名(拉丁名)】CAPRAE SEU OVIS CORNU 【所屬功效類】平肝息風藥 【科屬】動物藥 【分布區域】主產山東、東北、四川 【來源】 本品為??苿游锷窖駽apra hircus L.或綿羊Ovis aries L.的角。(《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本品為牛科動物山羊 Capra hircus (Linnaeus) 或綿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角。(《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版》) 【分布產地】 主產山東、東北、四川、廣西等地。 【入藥部位】動物 【采收加工】 獵取后鋸取其角,曬干。(《山東省中藥材標準2012年版》) 屠宰羊時,收集羊角,除去雜質,洗凈,風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版》) 【藥材性狀】 山羊角:本品多呈長圓錐形而偏扁,較直,長18-20cm,基部直徑3-4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中部微彎,角尖外上方彎曲呈“S”字形,表面光滑,略透明。環脊間距約1cm,角尖部位無環脊;基部無骨塞,呈筒狀。表面灰黑或灰白色,不透明,背側呈縱溝狀,有輕微隆起的環脊約10個,間距0.5-1.0cm?;抗侨鄨A形,無鋸齒狀嵌合。氣微,味淡。 綿羊角:體形較大,彎曲呈螺旋狀。不透明,表面黃白色,基部至角尖均具多數縱線紋或裂紋,約在角尖2/5以下具波狀環棱20-35個,環棱間距不規則,且環棱有的突起明顯,有的隱約可見,角的螺旋內側較薄,具棱?;夸徔谌切?。骨塞中央有近似倒圓錐而稍彎曲的管腔凹下,管腔中間被一骨質薄片分隔成2個腔,質堅硬,...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羊蹄根_中藥詞典Y_中醫中藥網
羊蹄根為蓼科植物羊蹄的干燥根;涼血止血,殺蟲治癬;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疥瘡,頑癬,頭風白屑。
羊蹄根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根。栽種2年后,9-11月當地上葉變黃時,挖出根部,鮮用或切片曬干。產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及四川等地。 【中藥名稱】羊蹄根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RUMICIS JAPONICI 【別 名】東方宿、連蟲陸、鬼目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科屬】蓼科 【分布區域】產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分布產地】產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及四川等地。 【入藥部位】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栽種2年后,9-11月當地上葉變黃時,挖出根部,鮮用或切片曬干。(《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本品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切片,直徑1-4cm。表面黃褐色至棕褐色,粗糙,具縱皺紋,有時可見橫向突起的皮孔。切面灰黃色至灰褐色,皮部狹,木部寬,可見形成層及放射狀紋理。質堅硬。氣微,味澀,后稍苦。(《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性味歸經】苦、微澀,寒。歸心、肝、大腸經。(《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藥材功效】涼血止血,殺蟲治癬。(《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崩漏,疥瘡,頑癬,頭風白屑。且有緩瀉作用。(《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用法用量】3-9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用藥禁忌】《本草匯言》:“脾胃虛寒,泄瀉不食者切勿入口?!?【貯藏保存】置干燥處。(《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稍許,置濾紙上,滴加氫氧化鈉試液,濾紙即染成紅色。(《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中藥配伍】 1.治大便卒澀結不通:羊蹄根一兩(銼)。以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之。(《圣惠方》) 2.治產后風秘:羊蹄根銼研,絞取汁三、二匙,水半盞,煎一、二沸,溫溫空肚服。(《本草衍義》) 3.治赤白濁:羊蹄根每用三錢至五錢。水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4.治濕熱黃...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老秋蟬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老秋蟬為蟬科昆蟲黑蚱的干燥成蟲全體,清熱,熄風;用于小兒驚悸,夜啼。
老秋蟬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干燥成蟲全體。6-7月間捕捉,捕后蒸死,曬干。主產于華北。 【中藥名稱】老秋蟬 【中藥學名(拉丁名)】CICADA 【別 名】鳴蟬、秋蟬、蜘蟟 【所屬功效類】平肝息風藥 【科屬】動物藥 【分布區域】主產于華北。 【來源】 本品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干燥成蟲全體。(《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本品為蟬科昆蟲黑炸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的干燥成蟲全體。(《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分布產地】主產于華北。 【入藥部位】動物 【采收加工】 6-7月間捕捉,捕后蒸死,曬干。(《中藥大辭典》) 6-7月間捕捉,略蒸,曬干。(《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藥材性狀】 本品體長3-5cm,寬約2cm,外表面大部分呈黑色,腹面各部邊緣呈淡黃褐色,有光澤。頭部寬扁,復眼1對,橢圓狀球形,黃褐色,半透明。胸背部具翅2對,透明,翅脈明顯,淡黃褐色,多數已破碎。胸腹部上端具足3對,多斷落。雄蟲下端有1對心形鳴器,雌蟲無鳴器,腹部較小,有產卵器。尾端呈三角狀鈍尖,背部和腹部均可見環節。體輕,質脆。氣腥。(《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本品體長3-5cm,寬1.5-2cm,背面棕黑色,腹而黃褐色,有光澤,頭部橫寬,與胸部等寬,復眼一對橫生突出,觸角位于復眼前方,多已脫落,前胸背板矩形,但在兩側后緣向內斜入,中胸背板發達,有二個中央線狀淡赤褐色的錐形斑,后端有一“X”形隆起。翅兩對,翅脈顯明,前后翅基部均棕色,端半部透明。足三對,多已脫落,僅基部殘留。腹蓋和腹節中心棕色,外緣黃褐色。體輕,氣微。(《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版》) 【性味歸經】 咸、甘,寒。歸肝、肺經。(《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味咸,甘。性寒。(...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臘腸果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臘腸果為豆科植物臘腸樹的干燥成熟果實;甘、微辛,涼;清肝熱,解毒,消腫,攻下。
臘腸果為豆科植物臘腸樹Cassia fistul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實。冬季果熟時采收,曬干。產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中藥名稱】臘腸果
【中藥學名(拉丁名)】FRUCTUS CASSIAE FISTULAE
【所屬功效類】瀉下藥
【科屬】豆科
【分布區域】產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臘腸樹Cassia fistula Linn.的干燥成熟果實。(《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分冊》)
【分布產地】產我國南部和西南部。
【入藥部位】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冬季果熟時采收,曬干。(《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分冊》)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完整者長30-50cm,直徑1.5-2.5cm,頂端尖,基部有短果柄。表面暗褐色至黑褐色,平滑而帶光澤,具不甚明顯的環形淺槽,腹背兩縫線明顯。質堅,可折斷,斷面具黃棕色橫隔。每兩隔間各具種子1粒。種子周圍的果肉紅白色或黃綠色至黃褐色。種子由短線狀珠柄附著于腹縫線上,常脫落。種子呈卵圓形...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自消容子_中藥詞典Z_中醫中藥網
自消容子為豆科植物大豬屎豆的種子;抗癌,止血,殺蟲。
自消容子為豆科植物大豬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的種子。8-11月果實成熟時采摘,再曬干后取種子,曬干。產于廣東、廣西、云南、湖北等地。
【中藥名稱】自消容子
【中藥學名(拉丁名)】SEMEN CROTALARIAE ASSAMICAE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豆科
【分布區域】產于廣東、廣西、云南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豬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的種子。(《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地】產于廣東、廣西、云南、湖北等地。
【入藥部位】果實及種子
【采收加工】8-11...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萱草花_中藥詞典X_中醫中藥網
萱草花為百合科植物黃花菜或萱草的干燥花蕾;利水滲濕,清熱止渴,解郁寬胸;用于小便赤澀,煩熱口渴,胸悶憂郁。
萱草花為百合科植物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或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的干燥花蕾。多于7-8月間,花蕾未開放前采摘,曬干。萱草主產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黃花菜主產于江蘇、浙江、山東、安徽。
【中藥名稱】萱草花
【中藥學名(拉丁名)】FLOS HEMEROCALLIS
【別 名】忘憂草、金針菜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科屬】百合科
【分布區域】萱草主產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
【來源】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或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的干燥花蕾。(《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 L.或黃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的干燥花蕾。(《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分布產地】萱草主產于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黃花菜主產于江蘇、浙江、山東、安徽。
【入藥部位】花
【采收加工】多于7-8月間,花蕾未開放前采摘,曬干。(《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呈細長棒形,長6-15cm,直徑3-5mm,上半部略膨大,下半部細柱狀。外表淡黃褐色至黃褐色,頂端鈍尖,基部著生短梗;花被管長3-5cm,花被裂片2輪,每輪3片;雄蕊、雌蕊均被包裹于花被裂片內。質柔...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藏茵陳_中藥詞典Z_中醫中藥網
藏茵陳為龍膽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主治急性黃恒型和非黃疸型肝炎,膽囊炎,水腫。
藏茵陳為龍膽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全草。夏、秋季采收,切碎,曬干。產于西藏。 【中藥名稱】藏茵陳 【中藥學名(拉丁名)】HERBA SWERTIAE MUSSOTII 【所屬功效類】利水滲濕藥 【科屬】龍膽科 【分布區域】產于西藏。 【來源】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全草。(《中藥大辭典》) 本品為龍膽科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 Franch.的干燥全草。(《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分冊》) 【分布產地】產于西藏。 【入藥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碎,曬干。(《中藥大辭典》) 秋季花期采收,晾干。(《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分冊》) 【藥材性狀】 根呈圓錐狀,表面淡黃色或土黃色,纖維質,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類白色。莖近四棱形,粗細不等,有節,節上有腋生的對生枝,淡綠色至淡黃色。葉片多脫落破碎,完整葉片長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5cm,先端鈍尖,基部漸狹,全緣?;ò櫩s,淡黃色至淡藍色,花冠4或5深裂,氣清香,味苦。(《中藥大辭典》) 本品根呈圓錐狀,表面淡黃色或土黃色,易折斷,斷面不平整,類白色。莖近四棱,粗細不等,有節,節上有對生的枝,淡綠色至淡黃色。葉片多脫落破碎,完整葉片長1-5cm...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裸花紫珠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裸花紫珠為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干燥葉,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跌打瘀腫,外傷出血,水火燙傷,瘡毒潰爛。
裸花紫珠為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的干燥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曬干。主產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中藥名稱】裸花紫珠 【中藥學名(拉丁名)】FOLIUM CALLICARPAE NUDIFLORAE 【別 名】趕風柴、節節紅、飯湯葉 【所屬功效類】止血藥 【科屬】馬鞭草科 【分布區域】主產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 et Arn.的干燥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地】主產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入藥部位】葉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葉柄長 0.5-3cm,被星狀毛。葉常皺縮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或矩圓形,長6-8cm,寬4-8cm;頂端短漸尖至漸尖,基部鈍或稍圓形,邊緣具疏齒,微波狀或近全緣。上表面墨綠色或褐綠色,下表面密被濃厚的黃褐色星狀毛。側脈羽狀,小脈近平行,與側脈幾成直角。氣微香,味澀、微苦。(《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苦、微辛,平。歸脾、胃、肝經。(《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消腫。(《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跌打瘀腫,外傷出血,水火燙傷,瘡毒潰爛。(《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9-30g,水煎服或制成浸膏。外用適量,煎洗或涂敷患處。(《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貯藏保存】置干燥處。(《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灰棕色。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疊生星狀毛,大多碎斷,中軸直徑18-30μm,壁厚,非木化。完整者1-10余輪。每輪1-7個細胞;另一種1-4細胞,末端有分...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西紅花_中藥詞典X_中醫中藥網
西紅花用于經閉癥瘕,產后瘀阻,溫毒發斑,憂郁痞悶,驚悸發狂。
【拼音名】Xī Hónɡ Huā
【英文名】STIGMA CROCI
【別名】藏紅花、番紅花
【來源】本品為鳶尾科番紅花屬植物番紅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頭。
【性狀】本品呈線形,三分枝,長約3cm。暗紅色,上部較寬而略扁平,頂端邊緣顯不整齊的齒狀,內側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時殘留一小段黃色花柱。體輕,質松軟,無油潤光澤,干燥后質脆易斷。氣特異,微有剌激性,味微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橙紅色。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條形,壁薄,微彎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頭狀或絨毛狀,表面隱約可見纖細紋理。柱頭頂端表皮細胞絨毛狀,直徑26~56μm,表面有稀疏紋理。草酸鈣結晶聚集于薄壁細胞中,呈顆粒狀、圓...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野薔薇根_中藥詞典Y_中醫中藥網
野薔薇根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或小果薔薇除去須根的干燥根,祛除風濕,活血通絡,縮尿,斂瘡;用于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尿頻遺尿,燙傷。
野薔薇根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薔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須根的干燥根。秋季挖根,切片曬干。全國各地均產。
【中藥名稱】野薔薇根
【所屬功效類】祛風濕藥
【科屬】薔薇科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產。
【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或小果薔薇Rosa cymosa Tratt.除去須根的干燥根。(《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分布產地】全國各地均產。
【入藥部位】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切片曬干。(《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本品為不規則形或類圓形的切片,直徑0.5-2cm。表面棕色至深棕色,具縱皺紋,有時可見須根痕。切面淡黃棕色至淡棕色,類圓形者可見放射狀紋理。質堅硬。氣微,味淡。(《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性味歸經】苦、澀,涼。歸脾、胃、腎經。(《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藥材功效】祛除風濕,活血通絡,縮尿,斂瘡。(《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風濕痹痛,半身不遂,尿頻遺尿,燙傷。(《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用法用量】9-15g;外用適量。(《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貯藏保存】置干燥處。(《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
【中藥配伍】
①治關節炎,半身癱瘓,月經不調,小便失禁,白帶,口腔糜爛:野薔薇根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小兒遺尿,老人尿頻,婦女月經過多:鮮薔薇根一兩。燉瘦豬肉吃。
③治習慣性鼻衄:薔薇根皮二兩。燉母雞服。每周一次,連服三周。
④治夏天熱癤:鮮薔薇根三兩。煎水代茶。(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燙傷(未破者):倒鉤刺根、斑鳩毛各等量。煨水洗傷處。
⑥治跌打勞傷:倒鉤刺根一兩。煨水成濃汁,兌酒服。
⑦治吐血或痔瘡出血:倒鉤刺根一兩。煨水服。(⑤方...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香椿皮_中藥詞典X_中醫中藥網
香椿皮為楝科植物香椿的樹皮或根皮;清熱燥濕,止血,殺蟲;主治泄瀉,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風便血,崩漏,帶下,蛔蟲病,絲蟲病,瘡疥癬癩。
香椿皮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樹皮或根皮。全年均可采,干皮可從樹上剝下,鮮用或曬干;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輕捶之,使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再行剝取,并宜仰面曬干,以免發霉發黑,亦可鮮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中藥名稱】香椿皮 【中藥學名(拉丁名)】CORTEX TOONAE SINENSIS 【別 名】椿白皮、椿皮、春顛皮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楝科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來源】本品為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的樹皮或根皮。(《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入藥部位】皮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干皮可從樹上剝下,鮮用或曬干;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捶輕捶之,使皮部與木質部分離,再行剝取,并宜仰面曬干,以免發霉發黑,亦可鮮用。(《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本品呈半卷筒狀或片狀,厚0.2-0.6cm。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紋及裂隙,有的可見圓形細小皮孔。內表面棕色,有細縱紋。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呈層狀。有香氣,味淡。(《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歸大腸、胃經。(《中藥大辭典》) 【藥材功效】清熱燥濕,止血,殺蟲。(《中藥大辭典》) 【藥材主治】主治泄瀉,痢疾,吐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風便血,崩漏,帶下,蛔蟲病,絲蟲病,瘡疥癬癩。(《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調敷。(《中藥大辭典》) 【用藥禁忌】瀉痢初起及脾胃虛寒者慎服。(《中藥大辭典》) 【中藥配伍】 ①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訶子五錢(去核梢),椿根白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上為細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入醋少許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論》訶黎勒丸) ②治濕氣下痢,大便血,白帶,去脾胃陳積之疾:椿根皮四兩,滑石二兩。上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湯下一百丸。(《丹溪心法》) ③治小兒疳痢,渴瘦:椿木根(干,末之)、粟米(春粉),以蜜和作丸,服五丸至七丸、十丸,以瘥為度。(《廣濟方》) ④治臟毒,赤白?。合愦唬▋粝此ⅲ瑒內∑?,日干)為末,飲下-錢。(《經驗方》) ⑤治淋濁,白帶:椿根白皮二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腹中痞塊:香椿白皮二斤(切碎)。入鍋內煎水,去渣熬成膏,攤布上,先以姜擦去腹皮垢膩,以火烘熱藥,貼痞塊上,其初微痛,半日后即不痛,俟其自落。或加麝香少許,貼后,周圍破爛出水。(《嶺南采藥錄》) ⑦治胃潰瘍出血:椿芽木皮燒存性、金銀花藤八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鮮蔥_中藥詞典X_中醫中藥網
鮮蔥為百合科植物蔥或火蔥的新鮮全草;辛,溫;歸肺、胃經;發表,通陽,解毒,殺蟲。
鮮蔥為百合科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或火蔥Allium ascalonicum L.的新鮮全草。四季采收,洗凈,鮮用。其新鮮鱗莖稱“蔥白”。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中藥名稱】鮮蔥
【中藥學名(拉丁名)】HERBA ALLII FISTULOSI
【所屬功效類】解表藥
【科屬】百合科
【分布區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蔥Allium fistulosum L.或火蔥Allium ascalonicum L.的新鮮全草。(《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分布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入藥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四季采收,洗凈,鮮用。其新鮮鱗莖稱“蔥白”。(《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性狀】
本品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50cm。鱗莖呈圓柱形,常數顆簇生成束,先端稍大,長短不一,直徑3-10mm,白色。表面光滑,具白色縱紋,上端為膜質葉鞘數層,基部有黃白色鱗莖盤;其下簇生多數白色的細須根。質嫩,不易折斷,斷面白色,不平坦,可見數層同心環紋,并有白色黏液滲出。氣清香特異,味辛辣。
火蔥:多年生草本,高可達30-40cm。鱗莖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外層鱗片呈淺紅色、紫紅色或黃白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功效】發表,通陽,解毒,殺蟲。(《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風寒感冒,陰寒腹痛,蟲積內阻,小便不通,痢疾,肌膚腫痛。(《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法用量】10-15g。外用適量。(《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用藥禁忌】表虛多汗者慎服。(《湖南省中藥材標準2009年版》)
【藥材鑒別】
顯微鑒別:
本品鱗葉的橫切面:蔥 上下表皮細胞類方形,排列...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鷹不泊根_中藥詞典Y_中醫中藥網
鷹不泊根為蕓香科植物勒欓的根;辛、苦,微溫;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利水消腫。
鷹不泊根為蕓香科植物勒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的根。秋冬季挖取根,切片曬干。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西。
【中藥名稱】鷹不泊根
【中藥學名(拉丁名)】RADIX ZANTHOXYLI AVICENNAE
【所屬功效類】祛風濕藥
【科屬】蕓香科
【分布區域】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
【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勒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Lam. DC.的根。(《中藥大辭典》)
【分布產地】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西。
【入藥部位】根及根莖
【采收加工】秋冬季挖取根,切片曬干。(《中藥大辭典》)
【藥材性狀】根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8-3cm或以上。表面黃棕色,具眾多深縱溝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橫斷面栓皮鮮黃色,易碎,較粗的根可見環紋;皮部外側棕黑色,內側淺棕色,木部暗黃色。味微苦,麻舌。(《中藥大辭典》)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中藥大辭典》)
【藥材功效】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利水消腫。(《中藥大辭典》)
【藥材主治】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脘腹疼痛,黃疸水腫,白帶,感冒,咳嗽。(《中藥大...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鹿茸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鹿茸用于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用于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
【拼音名】Lù Rónɡ
【英文名】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來源】本品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習稱花鹿茸,后者習稱馬鹿茸。夏、秋二季鋸取鹿茸,經加工后,陰干或烘干。
【性狀】
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枝,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杠,主枝習稱大挺,長17~20cm,鋸口直徑4~5cm,離鋸口約1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長9~15cm,直徑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較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黃白色,外圍無骨質,中部密布細孔。體輕。氣微腥,味微咸。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杠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
二茬茸與頭茬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皮灰黃色,茸毛較粗糙,鋸口外圍多已骨化。體較重。無腥氣。
馬鹿茸:較花鹿茸粗大,分枝較多,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連花,三個者習稱三岔,四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按產地分為東馬鹿茸和西馬鹿茸。
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棱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龍血樹葉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龍血樹葉清火解毒,除風消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用于貧血,產后體弱多病,心慌驚悸;胃脘疼痛,吐血便血。
【中藥名稱】龍血樹葉 【中藥學名(拉丁名)】FOLIUM DRACAENAE 【所屬功效類】清熱藥 【科屬】百合科 【分布區域】產云南。 【分布產地】產云南。 【入藥部位】葉 【藥材性狀】本品為粗絲,寬0.5-1cm。上下表面顏色均為綠黃色至棕黃色。平行脈。革質,不易橫向折斷。氣微,味微澀。(《云南省中藥材標準2005年版第三冊傣族藥》) 【性味歸經】淡、微澀,平。歸心、脾、腎、膀胱經。(《云南省中藥材...
話題:本草/本草C 標題:龍血竭_中藥詞典L_中醫中藥網
龍血竭為百合科植物劍葉龍血樹或柬埔寨龍血樹的含脂木材經提取得到的樹脂;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
龍血竭為百合科植物劍葉龍血樹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或柬埔寨龍血樹Dracaena cambodiana ex Pierre Gagnep.的含脂木材經提取得到的樹脂。采取含樹脂的木質部,粉碎后用乙醇和乙醚進行提取,經濃縮干燥而成。主產廣西、云南、海南。
【中藥名稱】龍血竭
【中藥學名(拉丁名)】DRACONIS RESINA
【別 名】國產血竭
【所屬功效類】活血化瘀藥
【科屬】百合科
【分布區域】主產廣西、云南、海南。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劍葉龍血樹Dracaena cochinchinensis Lour. S. C. Chen或柬埔寨龍血樹Dracaena cambodiana ex Pierre Gagnep.的含脂木材經提取得到的樹脂。(《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分布產地】主產廣西、云南、海南。
【入藥部位】樹脂
【采收加工】采取含樹脂的木質部,粉碎后用乙醇和乙醚進行提取,經濃縮干燥而成。(《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藥材性狀】為不規則塊片或粉末,紅棕色至黑棕色,有光澤,有的附有少量紅棕色的粉末。質脆,有空隙,微有清香,味淡微澀。嚼之有炭粒感并微粘牙。(《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性味歸經】甘、辛、咸,溫。歸肺、脾、腎經。(《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藥材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藥材主治】用于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婦女氣血凝滯,外傷出血,膿瘡久不收口。(《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用法用量】3-6g;外用適量,研細末撒或入膏藥貼敷患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貯藏保存】置陰涼干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2015年版》)
【藥材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三氯甲烷25ml,置水浴中加熱回流30分鐘,放...
1
2
3
上一頁
3/3
下一頁
AI中文教育資源網-國際中文教育
生活漢語
少兒/華語
商務漢語
旅游漢語
中醫漢語
詞語
作文
關于我們
地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電話:2142228422@qq.com
郵箱:2142228422@qq.com
幫助和聯系
Copyright ? 2021 AI中文教育資源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24623-1號
幫助中心
|
資源下載
|
版權聲明
首頁
聯系電話
返回頂部
聯系電話
2142228422@qq.com
在線客服
咨詢留言
加我微信
返回頂部